|
|
印度 簡介 地理 歷史
|
尼泊爾 簡介 地理 歷史 |
印度簡介 |
|
印度與古埃及、巴比倫、中國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和豐富的文化遺產。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不同種族的入侵、混合、遷移與交流,構成南北殊異且多采多姿的人文風情,是一個值得深入旅遊探幽的國家。 |
國家 |
印度共和國 (Republic of India) |
首都 |
新德里(New Delhi) |
面積 |
3,287,590平方公里 (台灣的91倍大),為世界上領土第7大的國家 |
人口 |
10.2億(2001年人口普查資料) |
種族 |
種族複雜,有原住民(達羅毗荼人)、印歐民族(雅利安人)、蒙古人…等 |
行政區域 |
25邦,7個中央直轄區 |
氣候 |
北部溫度適中涼爽,南部亞熱帶氣候炎熱多雨 |
時差 |
比台灣中原標準時間減2小時30分 |
語言 |
英語、北印度語等14種官方語言,其他還有844種方言 |
貨幣 |
盧比Rupee ..........................2003/12/31匯率
(1 US Dollar約 = 45.6 Indian Rupee)
(1 Indian Rupee約 = 0.75 Taiwan Dollar) |
社會 |
印度教影響印度最深的種姓制度,種姓制度來自吠陀經文,將社會階級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等四大階級,代代相傳,每個階級有不同的教育、義務、社交範圍和法律制度。另外還有最低卑的旃陀羅(即不能列入種姓的「賤民」、「不可接觸者」)。 |
|
|
|
|
|
↑TOP |
印度地理 |
印度的國土分為3大區域,它們分別是高山區、恒河和印度河平原和南部半島。孕育印度文化的印度河和恆河都發源自白雪覆蓋的喜馬拉雅山,這2條河流分別向南流入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兩大河流流域形成肥沃大平原,再往南的南部半島大部份為德干高原盤踞。
印度北以喜瑪拉雅山作為屏障,與不丹、尼泊爾、中國西藏為鄰,西北和巴基斯坦接壤,東北方則連接孟加拉、緬甸,東臨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南部伸入印度洋,自成完整龐大的封閉地區,因此素有「次大陸」之稱。 |
|
|
↑TOP |
印度歷史 |
1. 古代印度 |
.五千年悠久歷史。
.西元前15世紀雅利安人從北方入侵印度北部,將原住民---達羅毗荼人驅趕至印度南部。雅利安人創 立婆羅門教也建立種姓制度。
.西元前6世紀,印度出現了十幾個邦國,進入列國時代,其中最為強大的是摩揭陀國。
.西元前5世紀,佛教和耆那教興起。 |
2. 孔雀王朝 |
.西元前326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曾率軍入侵印度西北部,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西元前322年,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旃陀羅笈多建立孔雀Maurya王朝首次統一印度,其孫阿育王 Asoka時,改信佛教後,廣行仁政,到處豎立勸善規過的石柱,使佛教從印度的地區性宗教,也逐漸 發展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
3. 貴霜王朝 |
.西元前1世紀中葉,印度再次被具波斯血統的貴霜王朝 Kushan所統治,這王朝在迦膩色迦王Kanishka時期至為鼎盛,他極力保護佛教,促成大乘佛教的繁 榮,後便與希臘文化融合成健陀羅藝術Gandhara。 |
4. 岌多王朝 |
.西元四世紀初,孔雀王朝後裔旃陀羅笈多建立強大笈多王朝(統一北印度的帝國)。
.笈多王朝是印度歷史上的黃金時代或古典時代(四到六世紀),藝術、文學和科學均十分發達。東晉 高僧法顯曾於405-411年至印度,著有《佛國記》,對笈多王朝有很傳神的描述。
.西元五世紀,在恆河中游南岸的比哈爾 Bihar建築那爛陀寺Nalanda,內有宏偉的圖書館、天文台等 ,召集僧侶一萬多,專門從事高級學術研究。 |
5. 中古印度與回教入侵 |
.西元7世紀初,玄奘遊印度。
.西元8世紀,回教勢力開始入侵。
.西元12世紀時建立第一個回教政權,史稱「德里蘇丹」。
.西元16世紀建立了蒙兀兒王朝(Mughul),發揚印度回教文化的光輝。 |
6. 殖民統治與獨立革命 |
.西元十七、八世紀的海權強國,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及荷蘭都先後在沿海殖民。後來被英國逐步蠶 食,於1857年成為英國殖民地。
.1920年印度聖雄---甘地,發起「不合作運動」,對抗英國殖民地政府。
.1947年8月15日正式獨立。 |
|
|
↑TOP |
尼泊爾簡介 |
|
尼泊爾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介於中國西藏和印度之間,其地勢南北高低相差懸殊,從海拔60公尺一路竄升到世界頂峰8,848公尺,特殊的地理風貌造就了境內絕美的自然生態景觀:北部群峰峻嶺替整個高山古國增添濃濃的壯麗景色與神秘氣氛、中部翠綠河谷綿延於白雪皚皚的山嶺之間,更為這片人間淨土塗抹許多綺麗色彩、南部平原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尼泊爾的主要農產區,更是釋迦牟尼佛的誕生地。
尼泊爾以其獨特的自然生態景觀、古文明建築群和多元文化的風土民情,歡迎您的造訪。 |
國家 |
尼泊爾王國(The Kingdom of Nepal) |
首都 |
加德滿都 |
面積 |
147,181平方公里 (台灣的4倍大) |
人口 |
2,647萬(2003年7月) |
種族 |
主要有巴諢、尼瓦Newar、古隆Gurung、博特亞、瑪嘉Magar、拉伊Rai、林布Limbu、切特裏、塔芒Tamang、雪巴Sherpa、塔魯Tharu、藏族Tibet等30多個民族。 |
行政區域 |
全國共分為5個發展區(Development Region), 14個專區(大區,Zone),75個縣(District),3995個村(Village),36個市(Town)。 |
氣候 |
氣候大致分為三季:4-6月為熱季,7-10月為雨季,11月至翌年3月為冷季。 |
時差 |
比台灣中原標準時間減2小時15分鐘。 |
語言 |
官方語言為尼泊爾語;另外有印度語,尼瓦語等方言。 |
貨幣 |
尼泊爾盧比 NepaleseRupee..........2004/2/11匯率
(1 US Dollar約 = 75.308 Nepalese Rupee )
(1 Nepalese Rupee 約= 0.47131 Taiwan Dollar) |
宗教 |
印度教為尼泊爾的國教。根據1991年人口普查統計,信奉印度教的人口占總人口的86.5%,信奉佛教人口占7.8%,信奉伊斯蘭教人口占3.5%,信奉其他宗教人口占2.1%。 |
|
|
|
|
|
↑TOP |
尼泊爾地理 |
尼泊爾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麓。北面與中國西藏毗鄰,東界錫金(現屬印度),西、南與印度接壤。
全境分為三個自然地帶:
(1)北部高山區:高度在海拔4800米以上。終年積雪,土地貧瘠,人煙稀少,交通不便。6000米以上的山峰多達240座,其中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8座,它們是: |
世界排名 |
山峰名稱 |
海拔公尺 |
1 |
聖母峰(位於中尼邊界交界處)
西藏人叫它---珠穆朗瑪峰
西洋人叫它---埃佛勒斯峰Everest
尼泊爾人叫它---薩加瑪塔峰Sagarmatha |
8848 |
3 |
幹城章嘉峰(Kangchenjunga, 位於尼、錫邊界) |
8598 |
4 |
洛澤峰(Lhotse) |
8516 |
5 |
馬卡盧峰(Makalu) |
8463 |
6 |
卓奧友峰(Cho Oyu) |
8201 |
7 |
道拉吉里峰(Dhaulagiri) |
8167 |
8 |
馬納斯盧峰(Manaslu) |
8156 |
10 |
安納普爾納1號峰(Annapurna I) |
8091 |
|
|
|
(2)中部山區與河谷:在崇山峻嶺中分佈著許多大小河谷,其中面積較大者有加德滿都河谷(Kathmandu Valley)和波卡拉河谷(Phokhara Valley)。這裏人口稠密,土地肥沃,氣候溫和。中部山區南沿與喜馬拉雅山脈相平行的有馬哈巴拉特山脈(Mahabharat)。
(3)南部平原:稱為特萊地區(Terai),寬15~50公里,海拔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7%。這裏氣溫較高,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尼泊爾的主要農產區。 |
|
|
↑TOP |
尼泊爾歷史 |
.尼泊爾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西元前6世紀,尼泊爾就已建國。
.西元12世紀前,尼泊爾先後建立了基拉蒂王朝(Kiranti Dynasty)、索姆王朝(Soma Dynasty)、李查 維王朝(Lichhavi Dynasty)等。
. 西元13~18世紀,建立了馬拉王朝(Malla Dynasty)。這些王朝統治範圍多限於加德滿都河谷中央 地區。
.18世紀中葉,尼泊爾中西部甘達基河流域的廓爾喀人(Korkha)興起。1768年廓爾喀國王普里特維.納 拉揚.沙阿(Prithvi Narayan Shah)起兵攻佔加德滿都,戰勝馬拉王朝,統一尼泊爾,建立了沙阿王 朝,延續至今。
.1814年英國藉口印度和尼泊爾的邊界糾紛,出兵侵入尼泊爾。
.1815年尼泊爾被迫與英帝國簽訂塞哥里條約(Treaty of Segauli,1816年3月3日生效),將南部大片領 土割讓給英屬印度,並且給英國以各種特權,承認尼泊爾外交受英監督。
.1846年,尼泊爾親英的將領忠格.巴哈杜爾.拉納(Jung Bahadur Rana)發動政變,奪得軍政大權和世 襲首相職位,建立了拉納家族的獨裁統治,國王徒具虛名。此後尼泊爾實際上落入英國勢力範圍。
.1923年,英國與尼泊爾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承認尼泊爾的獨立。
.1950年,尼泊爾大會黨(Nepali Congress)結合國王勢力,發動反拉納政權的武裝鬥爭,在印度支 持下迫使拉納首相交出政權,結束了拉納家族105年的世襲統治。
.1951年,特里布文國王(Tribuvan Bir Bikram Shah)頒佈臨時憲法,實行君主立憲。 |
|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