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泊爾
埃及中東
希臘土耳其
青海西藏
宗教朝聖之旅
特殊行程
西藏 地理    簡史    活佛與活佛轉世制度    宗教-藏傳佛教
「這美麗的香格里拉~~~
這可愛的香格里拉~~~
我深深地愛上了它~~我愛上了它….」
很久遠的群星會時代的歌,您聽過嗎?
不管您有沒有聽過這首老歌
不過您一定聽過「香格里拉」Shangri-La
「香格里拉」是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在其小說《失去的地平線》Lost Horizon中,虛擬描繪了一個遠在東方雪山峻嶺之中的永恆寧靜之世外桃源 - 「香格里拉」。小說問世之後造成西方歐美國家的轟動,好似當年「馬可波羅遊記」一樣再度勾起西方人士對東方和平安祥、人間樂土、神秘主義的嚮往。


1973年小說被好萊塢拍成電影《失去的地平線》,可說是風靡台灣廣受歡迎,當時邱邱正值懵懂年少階段,頂著大盤帽背著高中書包從南陽街補習班出來就轉到二輪戲院看電影,還記得男女主角是米高約克
跟奧麗薇荷西,還有那一首當我獨自漫步在苦澀的升學之路上時,常常哼唱的主題曲Have You ever dream of a place far away from it all….那時只想擠進那道大學的窄門之後,我一定要去尋夢我的香格里拉…
 
西藏活佛與活佛轉世制度

西藏活佛的產生有三種方式:
1. 因知識淵博、佛學修行到很高程度而被確認為活佛
2. 因對寺廟、教權具有卓越貢獻而被確認為活佛
3. 前世活佛的靈魂轉世


所謂的活佛轉世制度是指已經修行成佛之高僧,在圓寂之後為繼續完成其普渡眾生的宏願,再度轉世為人,以化身方式轉世投胎於另一個人,以接續其前生之大業。

活佛轉世制度是藏傳佛教的獨創,佛教中其他流派均無此制。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制度,於十三世紀中葉由噶舉派中四大支派的噶瑪噶舉金邊黑帽派首創,其後逐漸為寧瑪、薩迦、格魯等教派普遍採用。

活佛轉世制度以俗世的眼光來看,實際上是西藏佛教各派寺院領袖的權利、地位、財產的繼承制度。活佛轉世制度的創立,擴大了活佛神聖的地位和影響力,避免寺院統治集團內部因為教派領袖的圓寂,所產生權力交替的爭奪而造成分裂的危機。選擇一位資質優秀的靈童,再授與良好的教育與修行,如此一個權力交接的過程賦予了神聖的精神,可以避免常常隨著改朝換代所帶來的權力鬥爭。這種西藏人的智慧結合虔誠的宗教信仰而創立的舉世獨有的認選活佛轉世靈童制度,歷經幾百年的演變,已形成一套傳統的習慣和安定的制度。

活佛轉世制度的具體程序為﹕
1. 依據該活佛生前的遺囑和預言暗示將在某方向的某地轉世。
2. 根據徵兆尋訪。
3. 神諭。即根據護法神(僧侶擔任)所降神意,指示靈童誕生的方向。
4. 觀湖顯現的幻景來確定尋訪靈童所在的方位。
5. 秘密尋訪。
6. 遺物辨認。
7. 金瓶掣簽。
8. 批准繼位。
9. 繼位大典。

藏傳佛教中活佛轉世制度形成之初,轉世靈童的尋訪和指認,是由寺廟高僧或有關寺廟的活佛和護法神所操持,容易產生舞弊情況。清乾隆皇帝,在清軍入藏平定廓爾喀(現尼泊爾)入侵後,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頒布《欽定西藏章程》(又名《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章程》),第一條就是金瓶掣簽制度。規定對達賴、班禪及其他呼圖克圖(大活佛)等活佛轉世的認定,必須實行金瓶掣簽制度。即凡遇到尋認靈童可能人選時,分別將所尋得的靈童可能人選的名字及出生年月日,用滿、漢、藏三種文字寫在牙籤上,放進朝廷特製的金瓶中,由各呼圖克圖和駐藏大臣在大昭寺釋迦佛像前抽籤認定。如果找到的靈童僅只一名,亦須將一個有靈童名字的牙籤和一個沒有名字的牙籤共同放進瓶內,如果抽出沒有名字的牙籤,就不能認定已尋得的靈童,而要另外尋找。這一制度的創立,完善了藏傳佛教中的活佛轉世制度。

↑TOP
西藏宗教 - 藏傳佛教
噶當派
噶當,意為一切佛語都是對僧人修行全過程的指導。噶當派是藏傳佛教中最早形成的教派,對其他各派有重大影響,各派初祖都受教於此派。其中格魯派是直接在噶當派的基礎上建立的。
寧瑪派(紅教)
寧瑪派是西藏佛教各派中歷史最久遠的一派。因該派僧人均戴紅帽,俗稱為「紅帽派」或「紅教」。寧瑪派的教義中最突出的就是所謂「大圓滿法」,認為人的心體本質上是純潔的,通過修法把心體安置於一個理想的境界,就成佛了。
  
寧瑪派的另一個特點是它吸收了許多苯教的神祇和宗教儀式。由於寧瑪派僧人重密法輕顯教,一般僧人也無正規的學經制度,組織鬆散,戒律不嚴,大多以家為寺,只注重個人成就,他們既從事勞動,又娶妻生子,在密宗修持法中有許多類似苯教的血腥恐怖儀式,而且大部分寧瑪派僧人只從事專為人祈福、驅災、占卜、打卦等事,而不從事佛學研究和佛法修持等等,因而寧瑪派一直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寺院集團勢力。
薩迦派(花教)
薩迦派是藏傳佛教的主要教派之一,後藏的薩迦寺為其發祥地。"薩迦"意為"灰白色的小山",因該寺建於灰白色小山上,民間因該寺以紅白黑三色塗飾寺牆,俗稱其為「花教」。


1260年,該教派的五世祖八思巴被元世祖忽必烈封為國師並總理全國佛教事務和西藏地方行政,八思巴建立了治理西藏的薩迦派政權,開創了藏族政教合一的制度,對後來藏族社會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噶舉派(白教)
噶舉派,是十一世紀形成的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之一。噶舉,藏語意為"口耳相傳",因為這一派非常注重師徒相承的密法修行,不重經典。民間因該派僧人在修法時常常著白衣,故又稱「白教」。穿白衣是印度修行僧的特有裝束,而噶舉派的祖師均學成於印度。


噶舉派中派系複雜,但其教義教法大同小異,教法主要是講顯教的「大手印」和密教的「大手印」兩部分。


噶舉派著名的寺廟有位於羊卓雍湖邊的桑丁寺,此寺因是西藏唯一的一座由女活佛主理的寺廟而聞名。另外,在藏族宗教和文化史上均有重要地位的唐東傑布也屬此派。唐東傑布(1385~1464年),他一生宏法利生,廣修鐵橋,並創藏戲,後人因此稱他為"鐵橋喇嘛"、"藏戲始祖'。


元朝末年,帕竹噶舉派的帕竹萬戶取代薩迦派,掌握了西藏地方政權。
格魯派(黃教)
格魯派是西藏佛教中最後興起的一個派別,由偉大的宗教改革家宗喀巴(1357~1419年)所創立。格魯,藏語意為善規,因該派倡導僧人嚴守戒律而得名。該派戴黃色的帽子,俗稱「黃帽派」或「黃教」。


1409年藏曆正月初一至十五間,宗喀巴主持了全藏規模浩大的大昭寺祈願大法會,藏傳佛教各派僧眾全體大集結,讓宗喀巴的聲譽登上最高峰。會後創建格魯派祖寺甘丹寺,格魯派勢力急速壯大寺院遍及前後藏,哲蚌寺、色拉寺、日喀則扎什倫布寺、江孜白居寺、昌都強巴林寺、青海塔爾寺、甘肅拉卜楞寺等均為黃教重要寺院。


格魯派的活佛系統眾多:宗喀巴弟子根敦珠巴為一世達賴活佛,弟子克珠傑為一世班禪活佛,另外青海藏區有互助縣佑甯寺的章嘉活佛世系、湟中縣塔爾寺的阿嘉、賽赤,甘肅夏河拉卜楞寺的嘉木祥、貢唐倉活佛、康區昌都強巴林寺的帕巴拉活佛世系以及外蒙古哲布丹尊巴活佛世系。


清代以來,該派的達賴、班禪等活佛系統成為藏區最有權威的宗教領袖,格魯派發展成為一個以寺院經濟為基礎的噶登頗章政權集團勢力,寺院遍佈藏區,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宗教派別。
↑TOP

即日起參加不丹之旅可以獲得精美禮品及摸彩,報名截止日期到6/30為止,名額有限敬請把握最後參加機會...



回首頁關於飛天獅古文明世界加入家族留言板照片分享推薦名產文物旅遊掠影 | 票務資訊 | 聯絡我們
E-mail: flysingi@yahoo.com.tw|客服專線: 02-25110209|傳真: 02-25110238|地址: 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76號5F
Copyright © 2009 FLY SINGI TOUR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享有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